企业家

以下所列,仅是部分海外华人企业家。有成就的华人企业家众多,不仅于此。我们正努力增建此页,以使它更加完整。

排名据汉语拼音:


陈弼臣(1910-1988

祖籍广东潮阳县。出生于泰国吞武里府.从祖国毕业后,回返泰国谋生,不久自创曼谷木业公司.接着开设亚洲联合,星原及亚洲保险等公司,分别经营木材,五金,文具,药品及保险业。在1944年陈弼臣与泰华绅商合作创办盘谷银行. 在他精心策划下,盘谷银行进入世界300家最大商业银行行列。除此之外,他也热心社会公益。泰国国立米拉隆功大学授予他财经管理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也长期担任泰国社会公益基金会主席,泰国潮州会馆理事。


陈嘉庚(18741961

又名甲庚。1874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厦门集美镇。陈嘉庚的企业发展可分三个时期:

  1. 1904年至1910年为创业时期。他购买了18万橡胶种子,后来成为他主要经营的事业并成为南洋地区的橡胶大企业家,有“橡胶大王”的称号。
  2. 1912年至1914年是陈嘉庚事业的登峰造极时期。他经营菠萝罐头厂和米厂。他从1904年以7000元资本起家,经过三十年艰苦的奋斗成为名震四海,拥有1500万元资产的著名大实业家。
  3. 1929年资本主义笼罩各国,他的企业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尽管如此,陈嘉庚坚持全力支持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校的经费。在日本商品的倾销和排挤下,终于被迫关闭收盘。陈嘉庚企业兴衰演变史,是现代华侨社会及商界的一个缩影。

陈六使(18971972

原籍于中国福建厦门集美乡。他先后在陈嘉庚属下的橡胶公司工作,得到陈嘉庚的赏识,开始担任领导职务。1923年自创联和树胶公司。1950年被选为中华总商会正会长。陈六使主要经营树胶业,并且跟各种主要树胶机构的关系特别密切。历任新加坡树胶公会及厂商公会多年,此外还接任陈嘉庚为福建会馆主席。他对教育的贡献也不遗余力。1953年陈六使提出推动创办南洋大学的议案。南大终于在1956年举行开学典礼。1973年南大理事会于南大行政楼立铜像以纪念陈六使。


丁家骏,1909-

出生于1909年,东莞太平。1952年到泰国创办泰油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就获得美国“宾赛”名牌滑机油在东南亚的代理权。各种工厂。汽车、运输交通工具之一切机器都需要滑机油。1978年丁家骏投资一千余万铢在曼谷机场附近兴建现代化的宾赛油站服务中心及拖拉机陈列部。服务中心主要经营滑机油外,还开展汽车修理等业务 ;此外公司还代理美国的“巴达”油精,荷兰“比华路”火箭牌刹车油和瑞典“耐逸牌”强力电池等。

丁家骏先生的经营企业手法在于敢于用人,推销人员多劳多得,公司每年也用几千万铢作广告,使自己的产品在各媒体出现。尽管如此,丁先生也不忽略产品的质量。所以他才能成为泰国今日的“油业巨子”,在泰十大油业公司排名第四位。


郭鹤年(1924-   )

有“大马面粉王”,“亚洲糖王”和“酒店业大王”之称的郭鹤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

24岁时,郭鹤年以10万马币创立他生平第一家公司--力克务有限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父亲去世后,郭家兄弟联合资产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郭鹤年被推选为公司的董事主席。

1959GHN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炼糖厂。他从泰国购入粗糖,从古巴购进蔗糖加工后运销到各东南亚国家。在短短的几年内,他已控制了马来西亚的蔗糖业,并被誉为“糖王”

1970年,敏锐的郭鹤年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随着糖价的上涨,他已赚进60万马元,掌握了大马糖业市场的80%;通过多边贸易,郭氏公司占有当时国际糖业市场的10%40出头的郭鹤年因此也登上了“亚洲糖王”的宝座。

70年代初,郭鹤年转移方向,他注意到酒店业与旅游业息息相关。在起1年,他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香格里拉”。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在郭鹤年的培植下香格里拉至今仍是国际公认的五星级酒店,也荣获许多国际酒店业评比的优胜奖。郭鹤年因此也赢得了东南亚“酒店大王”的美誉。

由于郭鹤年对马来西亚经济作出非凡的贡献,在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共同举办的马来西亚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中,他被推选为“最杰出企业家”。


胡文虎(1882-1954

1882年生于缅甸。胡文虎和弟弟继承父亲的“永安堂”药铺。在兄弟俩精心经营下,创制了万金油等五种方便成药并以老虎图案为商标。由于虎标药品销售量扩大,胡文虎分别在南洋和祖国设立分行20余处。虎标药品在中国和东南亚几乎是家喻户晓,而他也被称为“万金油大王”。除制造药品外,他还有新闻事业。他所创办的<仰光日报><缅甸晨报><星洲日报><星槟日报>等报纸。这十几分报纸形成了有影响力的“星系”报业系统。报业不但扩大自己的商业、但胡文虎最终的目的在于宣扬中华文化。


黄仲涵,1866-1924

有爪哇糖王之称的黄仲涵, 出生于三宝垄。1893年,黄仲涵接办建源以后,即把它改组为建源贸易有限公司。随着甘蔗强迫种植的取消和自由贸易的推广,黄仲涵也积极从事甘蔗的生产并自1894年接办了5家糖厂。其中一家 -- 里约阿贡糖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化”糖厂。除了主要生产甘蔗外,黄仲涵又创建了一家木薯粉厂兼生产酒精,还经营橡胶,咖啡,木棉,木薯干,胡椒,玉蜀黍,花生,香茅油等。1906年黄仲涵创建了银行,作为公司的金融机构。后来他又投资航运业,如协荣茂轮船公司和顺美轮船公司,成为华侨航运界的一家重要公司。为了扩大及发展上述贸易,他在荷兰的鹿特丹、英国的伦敦、新加坡、马来亚的怡保和槟城等地设立分行和办事处。伦敦和新加坡为建源公司最主要的贸易及商品集散中心。黄仲涵的努力进取和精明的经营,使建源公司成为印尼,甚至整个东南亚可数的华侨最大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李光前(1893-1967

新马著名华人实业家.原籍中国福建省。19161927年在陈嘉庚的公司工作,经营管理知识及经验的增长,并与中外贸易界的联系方面为独资经营企业的基础。1927,李光前在麻坡创办一家制胶烟房.除经营橡胶制造厂,橡胶种植园外,还经营黄梨种植园和罐头厂。他的企业扩展至印尼、泰国等地,被誉为橡胶与黄梨大王。 1933年在华商银行,汇丰及华侨银行合并下,他被委任副主席.1937年正式接任为正主席。此外他也设立了“新加坡李氏基金”和“马来西亚李氏基金”。


李清泉  (1889-1940)

菲律宾著名的华侨企业家。出生于福建晋江石圳乡。1902年,他在父亲的木材厂:李成美当徒工,两年后到香港深造。1912年李清泉在马尼拉开设了一家新的福泉木厂,不久又组织了尼格罗斯菲律宾制木公司。他先后建立了成美运输公司和李清泉父子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锯木厂的生产,运输和出口等业务。20年代后半期,李清泉已成为执菲律宾林木业牛耳的最大木材企业家,一度被誉为菲律宾的“木材大王”。


陆佑(1844-1917

广东鹤山县人。19世纪卖身为“契约华工”。契约期满后,他以血汗钱买下一处锡矿场.10多年后,又向种植业、工业、商业、金融等方面发展。20世纪初,陆佑已成为东南亚著名华侨富豪。陆佑乐善好施,在新加坡创办了养正学校、吉隆坡维多利亚英文图书馆、尊孔中学等。他在香港大学的捐赠颇多,港大特以他的名字设陆佑堂。今天被香港政府列为古迹的一座名楼就是陆佑捐款建造的。除此之外,他对福利团体也作出不少贡献,新加坡防疫所、吉隆坡同善医院、安老院等都有他的慷慨捐赠。


吴百福 (1910-  )

台湾台南人。出生于1910年。22岁在台北市开设东洋针织品。1933年吴百福到大阪经商,后因政府颁布战时“物资统制令”,纺织纤维成为管制品。吴百福便改行经营幻灯片及机械零件。1949年为了开发速食面业,他从事营养食品研究。9年的努力,终于成立了日清食品株式会社。1966年他又前往欧美开拓速食面市场。事业遍及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被誉为:“速食面之父”。


郑午楼(1913-)

1913年出生于曼谷。其家族为泰国著名华裔财团之一。郑午楼先生就读于培英学校,精通中、泰、英三国语文。

中学毕业后,他开始经商,创办酒厂,以酿制乌猴补酒著称。1950年他与好友合作,创办京华银行,自任董事长,业务蒸蒸日上。1987年,该银行已增设11家分行。

郑午楼先生也很重视工业区和曼谷市区的改建与重建工作。1977年,郑氏家族与泰国政府签订开发工业城的协议,将曼谷东郊达8000亩的土地发展为工业区(占四份之一的面积),商业区及住宅区(各占300亩)。

此外,郑午楼先生还创办“旺碧钞汶有限公司”。1983年与泰国王室的御产签署开发王宫旧址兴建一座62层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一座32层的国际观光饭店;一座8层楼的商业中心。郑先生曾连任四届泰国银行公会主席也参与远东经济会议,所以有泰国金融界巨子之称。

郑先生在经济事业的稳健发展,使他更有支持和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物质基础。1980年他被委任泰国潮州会馆永远名誉主席。郑先生也分别在1983和1993年获泰皇殿下御赐一等白象大绶勋章及内宫徒蒂盖尊宗浩大绶勋章。1992年倡议创办华侨崇圣大学。


详细资料,可参阅:

(1)世界华人精英传略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卷、泰国卷)

(2)东南亚著名华侨华人传

(3)华侨名人传

(4)民国华侨名人传略

(5)海外华侨华人概况


返回海外华人研究
创建日期:02/02/00
修订日期:0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