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的汉学研究

芬兰与中国的接触可上溯与十八世纪的中期,芬兰第一位报道与中国有关的学者是Israel Reinius17271797),他于1747年前往中国,次年返国后,即着手书写中国见闻录。书中包括的题材很广,有中国的动、植物、天然资源、中国的商贾以及中国的居民,这是芬兰第一部出版有关中国的书籍。到了二十世纪的初期,芬兰一些有学之士随着苏联的军队到达中国,再度掀起研究中国的热潮。其中最著名的为Carl Emil Mannerheim18571951),他对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著有《从西方到东方横贯亚洲》(Across Asia from West to East, 1939-40)一书,而他在中国收购的文物现在都收藏在赫尔新基博物馆内。

除了上述人士外,芬兰的传教士对汉学的贡献也不小,例如Kalle Korhonen18851963)将《大学》译成芬兰语,而Toivo Koskikallio18891967)则将《道德经》、《论语》、《孟子》和《诗经》译成芬兰语,不过《诗经》的译稿直到今日仍旧保留为手稿的形式。

近几十年来,新一代的汉学家Pertti Nieminen翻译了许多中国的唐宋诗。而到了八十年代,芬兰的汉学更为蓬勃,不但研究的人数增加,出版的作品大量增加。

芬兰过去对东方学的研究多半集中在中东或是北亚等地区,对于东亚的研究则根基较浅,多半仰赖个人的兴趣或研究。要到1987年,赫尔新基大学成立东亚研究教习后,汉学研究才正式成立。

参考文献:

张台萍《挪威的汉学研究》,见《汉学研究通讯》第十六卷第二期(总号第62期),页147

 

修订日期 : 25/1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