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
自19世纪后半叶起,捷克就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有系统的进行中国研究,却是从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1945年,位于布拉格的查理士大学成立东亚语言与历史讲座。1952年,普实克教授(Jaroslav Prusek,1906-1980)被聘为捷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所长。在研究所中,普教授培养了一群优秀的学生从事中国研究的工作。由于普教授的博学、个人的领袖魅力以及他对中国研究的热爱和奉献,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在东方研究所里,建立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系统且多面向、令人振奋的研究环境。此外更有优秀的个别研究人员组成合作研究小组,以及一个馆藏绝佳,专供研究人员使用的中文图书馆。
不幸的是,这样大有作为的开端被迫中断。布拉格之春的思想解放运动失败,1968年8月苏联军队占据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所谓“正常化”(normalisation)时期开始。1971年东方研究所主任普实克教授被解聘,且被禁止在自己的家园教学与出版。他的一些学生流亡海外,在国外继续中国研究的工作。其他留在布拉格的学者,研究及教学的机会都受到限制。捷克斯洛伐克这一段时间长达20年,非自愿的汉学研究冬眠期自此开始。在查理士大学及东方研究所的汉学研究,被压缩到最小的范围,和国外的接触也或多或少遭到切断。
1989年共产政权瓦解后,思想形态上及政治上的阻碍消失,像捷克斯洛伐克其他的人文科学一样,汉学在得以开始在其发展史上写下新页。
目前捷克的汉学研究机构有三:一是位于布拉格的查理士大学哲学院东亚研究所;一是位于奥洛摩兹的Palacky大学哲学院远东教学部;以及位于布拉格的捷克科学院远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