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先驱人物


陈笃生(1798-1850)

新加坡新开埠後,马六甲华人陆续迁移入境,找活和谋求发展,陈笃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年青抵步找三餐,靠勤俭从,蔬菜、水果和家禽的买卖,积蓄了此钱,就在当今之吻基(Boat Quay)沿河开店,经营土产生意。三年之後生意顺利,有机遇与英人怀特黑德先生(J.H.Whitehead of Shaw, Whitehead & C.)合伙做投机生意,赚了不少钱,他也和其他穷困出身的富人一样,经过一番甜酸苦辣的艰苦奋斗之後,也饱尝人间温暖,往往是老而行善济世。陈氏行善而颇广,从排解英人间之纠纷,施棺账粮济贫,到创建遐迩皆知的陈笃生医院。小者亦有捐助恒山亭,天福宫之佳谈!

陈氏创办医院动机,很可能与宋旺相提及的情况有关:因为当时英政府没有周全的贫民医院措置,实际上等于没有医院,呈现出求送无门之状态!一八四四年报端就有如下之报导:「一些患病的华人,麻疯病人和其他患病者时常大群在市区几乎各街道上出现来往……」

陈氏之公德心和善行,获得政府的倚重,一八四六年,他被封为第一位华人太平局绅。

本文参考资料

邱新民〈慈善家陈笃生陈金钟父子〉,见邱新民《新加坡先驱人物》增订本。新加坡:胜友书局,1991。页86-90。

〈陈笃生父子传略〉,见唐志尧编撰《新加坡华侨志》。新加坡:华侨文化出版社,1960。页2650。

〈陈笃生先生〉,见许教正主编《东南亚人物志》。新加坡:许教正出版,1965。页A1。

〈陈笃生〉,见柯木林主编《新马历史人物列传》。新加坡:教育出版有限公司,1995。页86。

宋旺相著;叶书德译《新加坡华人百年史》。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出版,1993。页21,38,52,53,54,55。


陈金钟(Tan Kim Ching,1829-1892)

同是华人资本家,为何对女性的态度,陈金钟比同时代的人,更加开明?

陈金钟乃陈笃生之长子,後人往往以父子相提共论,成为传世之美谈。陈氏自小受英文教育,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父殁,陈氏继承父业,发展并开拓到暹罗,在斯地设立碾米厂,陈氏后来之通晓泰语,与此不无关系。一般商人,在商言商,而他却当上了亲善大使,排难解纷。譬如暹罗王物任他为驻海峡殖民地钦差大臣兼总领事,且晋封为侯爵,在新加坡可说是空前的!公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暹罗与霹雳发生边界纠纷,陈氏从中斡旋,事平声隆,英当局还亲函道谢!

大凡从事经营工商业者,无不系其事业之昌盛于社会是否安定和政局之稳建。但由于移民不通晓英语和接不上英人文化,加上传统的顺民意识,都不愿意或无能力积极参与当地之政治或社会事务,以及兴革之类。陈氏因为是侨生兼有两种文化背景,必然有其不同于其时代人之视野和远见,因为英帝国殖民地盛衰,会直接会影响他的即的利益。他的一生的政治和社会活动,都典型地反映了一般经营工商业者,关心社会安宁和稳定之愿望和心态。

工商之创建和发展,仰赖人力资源,劳苦大众,贫病无依,实不利于工商业,陈氏能及时修葺陈笃生医院和捐建扩充,可见虎父无犬子,此其一。一八五五年时,新加坡邻海海盗猖獗,影响货运,陈氏积极支持消灭海盗,盗风遂息,此其二。一八六四年,何亚昌因工作不合标准,开除了在其开设之造船厂及铁工场,来自香港二十名木工,差点闹成火烧和杀身之祸。陈氏以强硬手段对付,始得以解决。可惜无文件记载他是否有提议设工业纠纷仲裁庭类的措施,此其三。一八七二年,闽潮两帮械斗经日,陈氏权任警庭推事,判定刑罚悉用笞邢,可见他是名够狠心之汉,此其四。陈氏能稳定社会之才华,倍受英庭之重视,难怪乎他出任陪审员,後又被任为推事了。

除上述可提及之外,陈氏也做了二件先导性之事:一为,一八六三年他参与创办今日港务局前身的丹戎百葛船坞有限公司(Tanjong Pagar Dock Co.)九人委员会;二为,他在遗嘱中指定其女儿陈静雅为遗产之受托人,开了华人妇女享有此权利之先河。

本文参考资料

1.     邱新民〈慈善家陈笃生陈金钟父子〉,见邱新民《新加坡先驱人物》增订本。新加坡:胜友书局,1991。页91-94。

2.     〈陈金钟先生〉,见许教正主编《东南亚人物志》。新加坡:许教正出版,1965。页A2。

3.     〈陈金钟传〉,见关楚璞主编《星洲十年》。新加坡:星洲日报社,1940。页1013-1016。

4.     〈陈金钟〉,见柯木林主编《新华历史人物列传》。新加坡:教育出版私营有限公司,1995。页82。

5.     〈陈笃生父子传略〉,见唐志尧编撰《新加坡华侨志》。新加坡:华侨文化出版社,1960。页265-266


胡亚基

胡氏乃十九世纪初,新加坡妇孺皆知的侨领,与英殖民地当局高层人员有深交之情;为何西人只知有黄埔,而不知有Hoo Ah Kay?

胡氏出生于广州之黄埔,十五岁南来新加坡佐理其父经营牛肉、面包以及蔬菜之业,供英军舰商船和市民之用。其父辞世之後,承业开托,自设面包厂。东来之英军舰,一切必需物品均由其供给,市面上所需之牛肉,面包等物,亦仰给於黄埔公司(Whampoa & Co)

胡氏热心于英殖民地政府办的教育事业,供给莱佛士女校学生学费,促进女子入学读书风气之成长。胡氏除了当地公益之事外,也热心于募款宗归中国助赈。

新加坡人每到植物园,相信会想起胡氏吧!胡氏在一八五九年十二月以东陵六十英亩私产,交换政府在新加坡河旁潮湿之区域,俾政府开辟植物园之需用,除此,在这之前,他在现今广惠肇方便留医院附近建一别墅,筑一园囿,每逢佳日良辰,开放给市民观游,可谓开与众共乐之风。

胡氏是个有胆色,敢闯敢做之辈,他是新加坡第一位采办贩卖美国冰块之商人,由于当地人无用冰块之习惯,生意终于做不成此其一。新移民中,私党帮派之间,常有火拼;胡氏挺身调庭,对安定社区,功德无量,此其二。对能引起种族冲突之谣言,胡氏及时尽力辟谣;对国事纷争引起的义愤,胡氏能妥善化之,此其三也。

鉴于此,英人特别赏识他稳定殖民地社会之才能,一八六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特任他为立法会议之非官吏议员;数年之后,又任他为行政会议之特殊会员,凡此二职实开华人「优而则士」之先河。当然任凭其聪明才智如何之高超,亦不能有所得罪。比如在一八七三年当星洲主要市民集会反对建议华工人口条例时,其中三名非官吏议员辞职,独胡氏恋栈不辞。

本文参考资料

〈胡亚基先生〉,见许教正主编《东南亚人物志》(新加坡:许教正,1965-)。页A154。

唐志尧〈胡亚基传略〉,见《新加坡华侨志》(台北:华侨文化出版社,1960)。页263-5。

柯木林主编《新华历史人物列传》(新加坡:教育出版私营有限公司,1995)。页150。

〈胡亚基传〉,见关楚璞主编《星洲十年》(新加坡:星洲日报,1940)。页1002-9。

〈亚斯胡亚基〉,见《工商周刊》第184期(1929年),页60。

邱新民〈黄埔先生胡璇泽〉。增订本《新加坡先驱人物》(新加坡:胜友书局,1991)。


颜永成 -新加坡双语教育的先驱

颜永成是在新加坡创办义学的第一位华人,一八八五年他创办了华英义学(Anglo-Chinese School),让贫穷子弟受华、英两种语文教育,由他个人承担学校经费,学生豁免学杂费。颜氏实为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先驱。

颜氏出身微寒,早年当过英国人牙直利公司属下的仓库看守人。对牙直利和其侄子之热心教育,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年少时,不能像有钱人子弟那样,读了华校又念英校。这就是他日后发达了,办义学给贫寒子弟受双语教育之动机!

出身贫困的颜氏,非常同情贫病无告的人家,他与诸善长创设同济医社,施医赠药,该社后来于一八九二年,易名为同济医院(Thong Chai Medical Institution)。

本文参考资料

邱新民,1914-
新加坡先驱人物 / 邱新民
新加坡:新加坡新闻与出版公司,1982-.

Gan Eng Seng Secondary School.
G.E.S.S. 90th anniversary commemorative issue.
[Singapore : The School, 1975]

Kamaludin Bahadin.
History of an English school : Gan Eng Seng School 1885-1996 / Kamaludin bin Bahadin.

Dabbs, Donald Matheson, 1948-
The history of Gan Eng Seng School / [Donald M. Dabbs].
Singapore : [D.M. Dabbs, 1994]

Yong, C. F. (Ching Fatt)
Chinese leadership and power in colonial Singapore / C. F. Yong.
Singapore : Times Academic Press, c1992.


梁后宙(1884-1975)

生于1884年,是福建南安人。1914年他率领同乡在新加坡林厝港一带进行开发工作。包括开辟公路、兴办学校以及兴建电力厂和接生院。

梁后宙在二次大战期间,发动华侨捐款,动员青年协助英军守卫林厝港和克兰芝海口。1942年梁家35口全被日军屠杀,只有他和第四个儿子侥幸逃脱。战后,他获中国和英国政府颁发有功勋章与表彰奖章。梁后宙虽然不是警方人员,却曾先后持有12张逮捕令,可随时拘捕不法分子,此为他生平传奇之一。

梁后宙在1975年去世,享年91岁。新加坡北部的梁宙路、梁宙弯和梁宙巷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


返回海外华人研究
创建日期:15/09/00;修订日期:0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