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刊论文(2004年1月编制)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李安山 |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迁移特点、辨识标准及人数统计 | 1-18 |
吴小安 | 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反思:东南亚历史研究的视角和经验 | 19-29 |
庄国土 | 从跳船者到东百老汇大街的“主人”:近20年来福州人移民美国研究 | 30-39 |
万晓宏 | “80/20促进会”与美国华人参政新策略 | 40-46 |
周南京 | 海外学堂乐歌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 | 47-54 |
黄英湖 | 唐宋时期福建与东北亚的交往和移民 | 55-60 |
赵树冈 | 东南亚华人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以区域及主题为分析焦点 | 61-70 |
聂德宁 | 包乐史教授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档案文献资料的搜集和运用 | 71-77 |
梁英明 | 爪哇科罗帕京王室中的华裔 | 78-79 |
南洋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总第115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冯祥 | 论印尼金融危机下的华资银行 | 48-60 |
杨颍 | 1945-1965年间印尼乡镇华人的生活:传统性与当地化的两个侧面 | 61-70 |
沈燕清 | 近年美国留学生政策的若干变化及其影响 | 71-76 |
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5期(总第145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庄国土 | “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度”下文莱华人的社会地位 | 63-68 |
庄礼伟 | 百人会在美中关系及华裔权益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 69-72 |
杨作为 | 泰国汉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 73-76 |
夏泉、徐天舒 | 嘉道年间英华书院创校南洋研究 | 77-80 |
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34卷)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张风 | 漂泊心灵:北美华文女作家笔下的漂泊性及其殊异 | 109-113 |
华文文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2003年第5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梁丽芳 | 扩大视野:从海外华文文学到海外华文文学 | 15-20 |
庄伟杰 | 边缘族群与“第三文化”空间:以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澳洲华文文学为参照 | 24-33 |
陈瑞琳 | 冷静的忧伤:从严歌苓的创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学的特质 | 34-40 |
詹乔 | 女性主体建构与父权意识残余:《女勇士》与《灶神之妻》比较 | 41-46 |
刘丹 | 文化认同与概念重塑:《典型的美国人》之文化解读 | 47-50 |
南治国 | 鲁迅在新马的影响 | 72-77 |
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11期(总第133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高伟浓、郝洪梅 | 试析“五月风暴”后印尼华人政策的新走向及华人的处境 | 41-45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李志 | 早期南洋华文新文学借鉴西方文学特点小议 | 144-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