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刊论文(2008年11月编制 )
南洋学报,第62卷,2008年10月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陈剑虹 | 从金石碑文与官方档案管窥19世纪槟榔屿潮人的帮权结构与政治 | 1-13 |
苏庆华、曾衍盛 | 保生大帝信仰与马六甲华人社会--以板底街湖海殿为例 | 14-34 |
安焕然 | 柔佛古庙及其游神传统的演变 | 35-50 |
郑莉 | 新加坡兴化人的木偶戏与仪式传统 | 51-72 |
叶钟铃 | 战前新加坡华校学制与课程的演进 | 73-93 |
黄慧怡 | 从韩槐准的生平及著作探讨其归国与研究中国贸易陶瓷之缘起 | 94-114 |
李小燕 | 新加坡民信业的兴衰 | 115-126 |
林捷胜 | 1932至1940年国货福建茶在新加坡的促销 | 127-145 |
东南亚研究,2008年第4期(总第175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温北炎 | 印尼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现状、挑战和发展趋势 | 65-70 |
陈建荣 | 泰国新移民的群体特征--曼谷地区新移民个案研究 | 71-76 |
华侨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许志惠 | 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 | 114-118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郑永禄、李和承 | 韩中建交后韩国华侨社会地位变化考察 | 11-22 |
奈仓京子 | 归侨认同意识的形成及其动态--以广东粤海湾华侨农侨为例 | 23-33 |
齐顺利 | 一个民族、两种想象:马来人与华人关于马来西亚民族建构问题争论之述评 | 34-40 |
张坚 | 民初泗水华侨交涉案研究 | 51-59 |
陈国威 | 1924-1945年国民党海外部与侨务工作考论 | 60-69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总第133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陈杰 | 两头家:华南侨乡的一种家庭策略 | 27-33 |
世界民族,2008年第4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李明欢 | 谋生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在以色列的福建人 | 50-59 |
曹云华 | 嬗变与保持:东南亚客家人的文化适应 | 60-68 |
李雪岩、龙耀 | 中越边境跨国婚姻问题研究(妇女篇)--以广西大新县德天村为例 | 75-80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8期 (总125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宁宁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华工出洋合法化 | 52-56 |
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67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曾玲 | 移民社群整合与华人社团建构的制度化--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1824-1927)研究 | 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