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刊论文(2005年5月编制)
南洋学报,第57/58卷,2004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刘蕙霞 | 战前新加坡华文女子学校:崛起因素及初期发展问题 | 1-22 |
王康鼎 | 一九一九年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创办前南洋各地侨教发展实况探析 | 23-65 |
苏新鋈 | 五十年代新马华文中学文化意识的类别性质与贡献 | 66-99 |
区如柏 | 南洋大学的创办及其对华社与华校的影响 | 100-130 |
李志 | 论南洋华文文学的文学继承关系 | 138-146 |
叶钟铃 | 黄遵宪发起废除海禁及保护归侨始末 | 147-162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2期(总第115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赵毅衡 | 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 | 45-55 |
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1期(总第153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程希 | 华侨华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 73-78 |
石沧金 | 马来西亚华人妇女社团组织简析 | 79-85 |
罗磊 | 家族企业传承制度面临的抉择--美国家族企业研究对华人家族企业的启示 | 86-89 |
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总第112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许燕、王馗 | 从媒介文化角度看美华文学的生成 | 161-167 |
安徽史学,2005年第2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何建木、郭海成 | 帝国风化与世界秩序:清代海外竹枝词所见中国人的世界观 | 30-37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黄培 | 1950年代-1960年代的台湾留美学生 | 21-27 |
民国档案,2005年第1期(总第79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张坚 | 战后东南亚华侨的修约斗争 | 71-77 |
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总第101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张禹东 | 东南亚华人传统宗教的构成、特性与发展趋势 | 98-108 |
八桂侨刊,2005年2月号(总第68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俞云平 | 部分马来西亚华裔新一代的文化与族群认同 | 9-11 |
肖北婴 | “海上丝路”与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 | 12-14 |
严丽明 | 试析新西兰华文教育的发展 | 15-16 |
李未醉 | 加拿大华侨与华文文学 | 17-18 |
芦敏 | 近代新马华人甘蜜种植业的兴衰 | 19-22 |
方灿宽 | 五邑侨乡新移民潮探秘 | 25-26 |
文讯,第234期,205年4月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李瑞腾 | 犀鸟之乡:砂拉越华文文学 | 38-39 |
田英成 | 砂华文学概说 | 40-44 |
黄妃 | 砂华文学的研究概况 | 48-54 |
砂华文协 |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收藏砂华文学史料简介 | 55-57 |
李炎成 | 诗巫近年文坛略述 | 58-61 |
许通元 | 古晋的文学活动 | 62-64 |
晨露 | 关于美里笔会 | 65-67 |
华文文学,2005年第1期(总第66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王性初 | 诗的灵魂在地狱中永生:美国天使岛华文遗诗新考 | 17-22 |
南治国 | 新马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建构:以王润华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 23-26 |
黄芙蓉 | 重书华裔新形象:评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孙行者》 | 34-38 |
许燕 | 美华文学在大陆语境的传播与过滤状况 | 55-61 |
艺术天地,第23期,2005年3月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方修 | 关于新马华文文学大系、文学史稿的若干问题 | 1-6 |
印华之声,第68期,2005年3月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李远忠 | 巨港侨校回顾 | 23-26 |
地平线月刊,2005年第5期(总第90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郑其贤 | 金山华人饮食业 | 32-34 |
陈本昌 | 海外华人的“文化融合运动” | 36-38 |
邓泰和 | 华人的吸烟习惯和戒烟对策 | 42-45 |
侯守生 | 中国近代教育走向世界第一人: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及其对教育的贡献 | 48-51 |
宗鹰 | 自主思维向世界: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扬 | 54-56 |
地平线月刊,2005年第4期(总第89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老竹 | 西班牙华人社会概述 | 27-28 |
郑其贤 | 旧金山华埠的摆街会 | 37-39 |
登耳 | 纽约亚裔社区反击辱华的《海啸之歌》 | 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