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刊论文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总第111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饶囗子、蒲若茜 | 新移民文学的崭新突破:评华人作家张翎“跨越边界”的小说创作 | 65-70 |
王列耀、孔祥伟 | “重写”记忆中“情爱的中国”:印尼土生华人文学中的一种流行叙述 | 71-74 |
姚晓南 | 严歌苓的叙事意识及其《扶桑》的叙事解读 | 75-79 |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总第110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曾路、颜春龙 |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 | 52-56 |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总第109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翁奕波 | 论潮人对百年泰华文学的贡献 | 93-98 |
鞠玉华 | 论旅日福建同乡垦亲会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 128-132 |
刘权、罗俊囗 | 华商网络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 133-136 |
郑和研究,2004年第2期(总第54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林贻兴 | 三论郑和船队发现新大陆及环绕地球一周之见解 | 8-15 |
李金明 |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东南亚的友好交往 | 16-21 |
汪玉明 | 郑和出使东南亚之历史再思考 | 22-28 |
郑和研究,2004年第1期(总第53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梁启超著;时平校注 | 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 9-11 |
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7期(总第141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于向东 | 河内历史上的唐人街 | 52-56 |
石沧金 | 试析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分期 | 57-59 |
东南亚,2004年第1期(总第80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李益杰 | 海外潮汕华侨华人集中于泰国的原因浅析 | 49-53 |
八桂侨刊,2004年第3期(总第64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方向阳、陈忠暖 | 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联系的历史研究 | 12-15 |
林勇 | 简析制约东南亚华人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 | 22-24 |
王丽彩 | 加拿大新移民子女华文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25-26 |
李天赐 | 三山国王信仰及其在马来西亚的传播 | 27-29 |
李未罪 | 迫害与反迫害:印尼华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30-32 |
中外文学,2004年6月号(第33卷第1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杨宗翰 | 重构框架:马华文学、台湾文学、现代诗史 | 147-163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2期(总第47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赵牧 | 试论马华新生代创作中的族群意识 | 34-38 |
钟秋 | 社会历史的百年画卷:世风人心的时代悲歌:流军长篇小说《海螺》论析 | 39-43 |
黄发有 | 悲悯的摆渡:散文白先勇 | 44-47 |
章渡 | 白先勇与田纳西·威廉斯 | 48-50 |
周新兰 | 变焦的距离:伸缩自如——试论白先勇小说的叙述视角 | 51-53 |
袁新芳 | 客路历程与纽约重构:论白先勇《纽约客》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 54-58 |
马阳 | 诠释留学的殖民化心态 | 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