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刊论文(2008年12月编制)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第10期,2007年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陈美华 |
大马华人与马来人—族群边界政策化的塑造 |
1-18 |
文平强 |
华人移民与环境适应—探讨马来西亚客家人的经济适应与变迁 |
19-34 |
颜清湟 |
林连玉与马来亚华文教育的斗争,1949-1961 |
35-70 |
蔡静芬 |
不就业更佳:砂拉越打巴村客家妇女个案研究 |
71-82 |
祝家丰 |
国家与马来西亚的非政府组织运动—华人非政府组织在马哈迪时期的转变和分化(英文稿) |
83-103 |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第9期,2006年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许德发 |
民间体制与集体记忆—国家权力边缘下的马华文化传承 |
1-18 |
陈爱梅 |
经济大萧条时期霹雳的社会及矿场华工状况,1929-1933年 |
19-34 |
文平强 |
西马乡区族群土地所有权之演变的个案研究 |
35-58 |
陈丽萍 |
马来西亚企业的知识管理(英文稿) |
59-78 |
颜清湟 |
福建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历史上的角色(英文稿) |
79-100 |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第8期,2005年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洪丽芬 |
中国与东南亚古代海外贸易 |
1-10 |
李金明 |
郑和下西洋与明初的睦邻友好政策 |
11-24 |
梁立基 |
郑和下西洋与明朝对东南亚的睦邻政策 |
25-42 |
刘崇汉 |
郑和与三宝山 |
59-72 |
孔远志 |
东南亚郑和寺庙对联选 |
73-86 |
文平强 |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对郑和的集体记忆 |
87-98 |
李锦兴 |
郑和与现代马来西亚(英文稿) |
99-112 |
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第3期(总第171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山岸猛 |
对外开放后侨乡的经济变化与海外华侨华人(上)--以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人口移动为中心 |
60-66 |
佚名 |
华人莅缅各地记 |
67-80 |
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135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刘勇 |
论1757-1794年荷兰对华贸易中巴达维亚的角色 |
53-67 |
沈燕清 |
华侨与暹罗曼谷王朝时期的包税制度 |
68-75 |
郑和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71期)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石明 |
郑和下西洋和中国货币政策 |
15-21 |
陈达生 |
郑和与满剌加 |
22-28 |
徐克明 |
西洋记行话郑和 |
40-44 |
亚太研究论坛,第41期,2008年9月
作者 |
篇名 |
页码 |
李丰楙 |
文化识别:从事马来西亚华人宗教研究的经验 |
1-30 |